<tr id="1hqr7"></tr>
      <output id="1hqr7"></output>

        <ins id="1hqr7"></ins>
      1. 您現在的位置:刻瓷藝術網 > 陶琉雕刻
        編輯

        “非遺”傳承人王振海的鋦瓷絕活

        發布時間:2017-04-06 09:15 來源:中國書畫  編輯: 
        摘要 他是王振海,人稱王老邪,鋦瓷第五代傳人,國家一級雕刻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乃“天下第一鋦”。

        鋦活兒,一項有著千年歷史的神秘絕活,是怎么被他“玩轉”的……

        他是王振海,人稱王老邪,鋦瓷第五代傳人,國家一級雕刻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乃“天下第一鋦”。

        如今,他將畢生絕學(傳統老手藝),用自己的方式延續著……

        1.jpg

        七合盞,價值1200萬,由五個朝代的六片碎瓷拼接而成,經他雙手鋦成一個茶盞。

        越窯(宋代)、景德鎮龍窯(清代)、青花瓷(元代)、龍泉瓷片(宋代)、南海一號(明代)

        縱然,有人想以1200萬的高價買定,但被老頭兒拒絕了。

        2.jpg

        對于傳統老手藝,老頭兒有自己的堅守。

        轉身,王老就往茶盞里倒了一杯茶,一飲而盡,周圍的人驚得張大了嘴,老頭兒則淡定地說道:“再貴,不還是個碗嘛?!?/p>

        3.jpg

        比起藝術品的價值,手藝人們更看重自己的活兒。

        修復一件物品,過程之繁瑣枯燥,真正考驗地是心境。哪怕一點殘碎的缺口,都要花費好半天功夫。

        先把銅板剪成兩厘米寬的枝條

        4.jpg

        再剪成小塊的菱形

        5.jpg

        再根據缺口,仔細量好距離

        并且釘子的長度一定要短于實際尺寸

        這樣才能保證裂縫的緊固、無漏

        6.jpg

        然后再將大小合適的鋦釘

        敲敲打打一陣,將形塑好

        7.jpg

        最后,用小錘將嵌入

        “一錘嵌入”,一點都不能多

        針眼要打三分之二,不能打透它

        8.jpg

        然而,王老鋦的瓷之所以能如此好,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點。

        王老邪說:“鋦瓷最重要就是鍛制鋦釘,他的鋦釘和別人的不一樣,里面加了十分之一的黃金,延展性更好,而且不會生銹,看,都金光閃閃?!?/p>

        9.jpg

        10.jpg

        王老不僅掌握著24種72樣136道修復古舊老瓷器的絕活,而且他鑲嵌的梅花釘還會動。

        11.jpg

        可這門絕活,現在幾乎面臨著“無用之處”。王老說,“現在鋦一個釘要10塊錢,買一個碗可能幾塊錢就搞定了,誰會來呢?”

        所以文化的傳承更顯艱難。

        12.jpg

        而以前鋦匠們走街串巷,搖著個波浪鼓,吆喝著“鋦活……鋦活……”,人們就會拿著破碗、破鍋,鋦匠修好活后會跟主人討水喝,把水倒在修補的瓷器,并且自豪地說道:“你看,滴水不漏?!边@才算大功告成。

        13.jpg

        14.jpg

        16.jpg

        時代在變,而匠人們的初心始終如一。

        除了自創的梅花釘,王老還有一個絕活:包口。瓷器口一整圈下來,你看不到絲毫接縫。其實不是看不到,實則根本沒有。

        對于鋦匠們來說,鋦活兒是一回事,關鍵還得鋦得有講究,有韻味,有特色。

        而這最考驗技藝精髓的就是制作花釘,鋦匠們會根據瓷器的圖案、文字來鍛造,又賦予了物件新的“生命”。

        例如鋦魚就是寓指如魚得水,鋦一只蝙蝠就是福從天降……

        17.jpg

        18.jpg

        寄托著鋦匠們,對美好生活的祝愿。

        可惜的是,這門千年的老手藝,如今全國只剩王老邪一人了,在04年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時,等最后申請落批時,另外兩名鋦瓷手藝人已過世了,所有就這一個鋦瓷匠了。

        19.jpg

        前面是王老邪的爺爺“王神手”,后面是王老。

        王老邪四歲的時候,就跟著爺爺學習民間鋦、刻瓷絕技。

        9歲就掌握了“鋦活秀”的全部技藝。十歲已經能獨自攬活,在京城被稱為“小圣手”。

        鋦瓷在王家是隔代單傳的技藝,王振海的爺爺“王神手”曾經是慈禧太后的御用工匠,當年康熙微服私訪時,還把玩過他家的金剛鉆。

        20.jpg

        但是王老打破了祖上的家訓,只為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他開公開課、收徒弟,無所謂男女,全憑興趣。

        而王老收徒弟的唯一準則就是,“德行”二字。他說,鋦瓷不是一種單用手就能做好的活兒,而是要用心才能完成。

        21.jpg

        22.jpg

        23.jpg
        王老邪的傳承人,張闖的作品

        人們常說的一句俗語:“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p>

        但是王老則舍棄了祖傳下來的金剛鉆,改用牙鉆,更為的方便簡單,這個是集結了他五年的時間而琢磨出來的。

        雖然現代人,對于舊物的修復并不為然,但是于王老而言,“鋦活的時候是在修復器皿,同時也在修復生命。在修復生命的同時,也在修煉自己。

        24.jpg

        這是手藝人們的最后堅守,也是這個時代最欠缺的匠心。

        所以即使違背祖上規矩,他也要把掌握著的“24樣72種136道鋦瓷絕活絕技”傳承下去。

        25.jpg

        26.jpg

        27.jpg

        而在王老60平方的家里,全是關于鋦瓷的物件,就連廚房都掛滿了工具。

        經他手修過的瓷器,已達9萬多件。

        28.jpg

        時代在進步,文化更需傳承。

        在這浮躁喧囂的社會,一種獨具匠心的精神更要我們去堅守。

        關注中國刻瓷藝術網微信公眾號
        26
        關鍵詞: 非遺 王振海 鋦瓷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刻瓷藝術網立場。

        如有版權異議,請點擊查看免責聲明

        上一篇:淄博市委副書記于海田調研博山西冶工坊
        下一篇:三天假期,全博山最火的原來是這里!——人立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