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1hqr7"></tr>
      <output id="1hqr7"></output>

        <ins id="1hqr7"></ins>
      1. 您現在的位置:刻瓷藝術網 > 陶琉雕刻
        編輯

        跨越大洋的“碰瓷”

        發布時間:2017-09-11 09:28 來源:淄博晚報 作者:伊茂林 編輯: 
        摘要 9月9日上午,陶博會閉幕前夕,中國陶瓷館收到了瑞典4位陶藝家、設計師捐贈的4件作品,都是剛剛從陶博會現場撤展回來的。這4位藝術家和他們同行的一共9人組成的考察團,在淄博參加陶博會的5天里,馬不停蹄奔波于會展中心、陶瓷企業、陶藝學校和中國陶瓷館之間。

        9月9日上午,陶博會閉幕前夕,中國陶瓷館收到了瑞典4位陶藝家、設計師捐贈的4件作品,都是剛剛從陶博會現場撤展回來的。這4位藝術家和他們同行的一共9人組成的考察團,在淄博參加陶博會的5天里,馬不停蹄奔波于會展中心、陶瓷企業、陶藝學校和中國陶瓷館之間。

        他們為什么來淄博?他們在淄博做了些什么?淄博的陶瓷企業與這些藝術家又有哪些合作?記者一路跟隨考察團,記錄下他們與淄博陶瓷界對話交流、思想碰撞的一個個片段。

        1.jpg
        9月5日下午,瑞典考察團參觀中國陶瓷館

        2.jpg
        9月9日上午,向中國陶瓷館捐贈作品

        3.jpg
        捐贈的4件陶瓷作品

        人家拿利潤大頭我都干

        誠心實意,換來真誠合作

        考察團領隊瑞典達拉那省科技園總裁斯迪爾?埃里克松,不僅在陶博會開幕式上代表外賓講話,還受到了市長于海田的親切接見。斯迪爾一行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為“瓷”而來,這也是與淄博相關企業落實合作意向的回訪。

        4.jpg
        9月6日上午,斯迪爾?埃里克松在陶博會開幕式上講話

        事情還要從淄博陶瓷考察團的一次國外考察說起。今年6月4日、5日,在莫斯科參加“中國消費品品牌展”的9家淄博陶瓷企業,在市陶瓷行業協會組織帶領下,赴瑞典考察陶瓷設計。期間,受到了達拉那省科技園的熱情接待,先后參觀了該園區的陶瓷企業、陶瓷設計公司、陶瓷培訓學校,雙方深感在產品設計、人才培養、產品營銷等方面具有廣闊合作前景??疾靾F團長、市陶瓷行業協會副會長李雷當即邀請瑞方參加9月的淄博陶博會,并達成進一步合作的意向。 

        5.jpg
        2017年6月5日,淄博陶瓷考察團在瑞典達拉那省雷克桑德傳統手工藝學校參觀交流

        在瑞期間,我市陶瓷企業家求賢若渴、尋求合作的誠意,深深打動了瑞典的陶藝家。這次到淄博來的有一位瑞典著名的設計師,她叫米卡拉?威勒斯,主要從事陶瓷設計,北歐很多流行的手工藝品,都能見到她獨特的設計風格。她設計的產品,生產環節放在葡萄牙的一家企業。米卡拉有個困惑,她的作品很受歡迎,但產能跟不上;淄博企業家也有個困惑,產能沒問題,設計卻是制約發展的瓶頸。如果雙方合作,豈不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今年6月5日,淄博考察團訪問了米卡拉的工作室。中強瓷業董事長葛本祥,這位年過花甲的“老陶瓷”,接受新鮮事物的興趣和能力絲毫不比年輕人差。他仔細觀摩米卡拉設計的產品,詳細詢問哪些是可以機械化替代的,仔細琢磨哪些是中強有能力承擔的。葛本祥還承諾,如果合作,利潤的大頭讓給對方。葛本祥的誠意打動了米卡拉。9月6日陶博會開幕當天下午,米卡拉就和同行來到了中強瓷業。從磨料制泥到輾壓成型,從貼花裝飾到高溫燒制,他們參觀了中強瓷業的整個生產過程。磨料車間是“保密”的地方,不對外開放,葛本祥依然敞開大門,邀請他們參觀。米卡拉和同行們贊嘆中強瓷業的生產能力和機械化程度。參觀結束后,雙方當即簽約。

        6.jpg
        9月6日下午,瑞典陶藝家在中強瓷業

        7.jpg
        中強董事長葛本祥(左一) 為前來參觀的米卡拉(右二)介紹產品情況

        8.jpg
        2017年6月5日,葛本祥隨淄博陶瓷考察團在米卡拉工作室參觀并洽談合作事宜

        9月8日晚,也就是米卡拉在淄博的最后一個晚上,她提出要帶點中強瓷業的泥料和釉料,回去先試一下,自己設計的產品與中強的原材料怎樣實現最佳結合。

        這是我見過的最精美的瓷器

        淄博陶瓷,自有獨家絕活

        9月7日上午和下午,瑞典的陶藝家、設計師分別到華光和硅元參觀交流。這兩家企業是淄博陶瓷界的杰出代表,為淄博陶瓷贏得了崇高聲譽。這兩家企業的展廳里,各式各樣的精美瓷器讓瑞典藝術家們進入了一個富麗堂皇的殿堂。他們從這里認識了淄博,認識了淄博陶瓷。

        9.jpg
        9月7日上午,參觀華光陶瓷展廳

        10.jpg
        2017年6月5日,淄博考察團到訪米卡拉工作室時,恰逢米卡拉54歲生日。華光董事長蘇同強(右四)代表考察團向米卡拉贈送一件華光瓷器作為生日禮物

        在華光,考察團觀看了中央電視臺《品質》欄目制作的講述華光國瓷的紀錄片,幾個細節給藝術家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片中提到,華光董事長蘇同強的母親一輩子制作陶瓷,后因一種血液病去世。過去的陶瓷中含有鉛、鎘等有害成分。母親的病深深刺痛了蘇同強,他下決心一定要生產出健康環保的無鉛瓷,造福公眾。蘇同強的愿望十多年前就實現了。片中還有一個細節,蘇同強領著一群小朋友在制作陶藝。伊娃齊吉?貝里隆茲是瑞典非常著名的設計師,首都斯德哥爾摩金色皇后雕像、國家會議廳內鍍金設計工程,均出自伊娃齊吉之手。她認為,華光對陶瓷品質的追求,不僅是為了競爭和市場,更是一種責任和情懷。她對華光組織孩子做陶藝的做法非常認同,認為對藝術的認知和熱愛需要從孩子開始。

        脫胎于硅酸鹽研究設計院的硅元公司,包括釉料在內的新材質是它持續發力的優勢。在硅元展廳,沒等介紹,魚子藍瓷瓶就吸引了瑞典藝術家的目光。魚子藍釉是在窯變過程中,肥厚晶瑩的釉層中均勻形成的一種極富立體感的近似球形的魚子狀裂紋,配以精美器型,更顯它的高貴。安妮卡?斯文森,是當代瑞典設計界具有國際聲譽的代表人物,她抱起魚子藍瓶,愛不釋手,認為這種簡潔、單純、干凈的設計,非常符合北歐的審美習慣。她指著一件標價10萬元人民幣的魚子藍作品說:“在瑞典,即使賣100萬元,愛好藝術的人也能接受?!?/p>

        11.jpg
        安妮卡對魚子藍瓷瓶愛不釋手

        12.jpg
        硅元董事長殷書建向瑞典陶藝家介紹“四君子”茶碗

        瑞典達拉那省科技園總裁斯迪爾是在陶博會現場見到的魚子藍。他去過很多國家,見過數不盡的陶瓷。他驚嘆:“魚子藍是我見到的最精美的瓷器,太神奇、太不可思議了?!?/span>

        就是要尋求設計上的突破

        補齊短板,再造后發優勢

        任何產業的發展關鍵在人,陶瓷也不例外,人才培養始終是一項基礎工作。位于昆侖陶瓷小鎮的1954陶瓷學院(淄博理工學校陶藝分校)建成招生,是今年陶博會期間的一件大事。學院教室是原淄博瓷廠的一個大車間改造而成的,學生來自淄博理工學校,這所學校連續兩年已招收了陶瓷專業生150余人。1954陶瓷學院建成后,他們就搬遷到在具有濃郁陶瓷氛圍的昆侖陶瓷小鎮學習、實訓。

        13.jpg
        參觀1954陶瓷學院

        9月8日上午,瑞典陶藝家到1954陶瓷學院參觀交流。他們欣然接受學院邀請,受聘為客座教授。他們分享的課件讓陶瓷學院的師生聽得入了迷。淄博理工學校校長李少鵬介紹說,學校的陶瓷專業主要是陶瓷設計,這是針對我市陶瓷設計人才匱乏的實際而設立的。這個專業起點很高,從一開始就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眼光。一直陪同瑞典考察團的市陶瓷行業協會副會長李雷分析說:“就淄博陶瓷來說,設計已成為行業的問題、企業的難題,把它作為學院的課題,可以說抓住了牛鼻子,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span>

        14.jpg
        與陶瓷學院師生合影

        15.jpg

        16.jpg

        17.jpg
        在陶瓷學院分享課件

        18.jpg
        約翰娜與陶瓷學院學生合影

        19.jpg
        在陶瓷學院制作陶藝

        不管在學校還是企業,瑞典藝術家分享的多是設計理念。這次到淄博的四名設計師中,約翰娜?納斯是最年輕的一位,只有28歲,但她同樣成績驕人,她是瑞典皇家設計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剛剛榮獲2017年瑞典青年設計師大獎賽冠軍。她分享的課件反復提到大自然中的元素,比如她的很多作品都有樹皮的紋理和造型。她認為,多用大自然中的元素,即使室內設計,身居其中也能找到在大自然中的感覺。設計師伊娃齊吉?貝里隆茲,特別注重藝術性和實用性的結合。她認為,設計無處不在,日常用品包括肥皂盒、水杯墊等,都可以通過設計給生活帶來美的情趣和享受。

        20.jpg
        9月8日下午,參觀蒲松齡紀念館

        21.jpg
        在蒲家莊一處院落里,他們對院主人種的絲瓜以及燒柴蒸饅頭都充滿了好奇

        “一人一個蘋果,如果交換,還是一人一個蘋果;一人一種理念,如果交流,每人都有了兩種理念?!蔽沂刑沾山绲暮螏r、孫慶萍、岳孝清、任允鵬、劉永強、曲冰、董艷等老中青三代國大師、省大師,在與瑞典設計師、陶藝家交流中,得到了很多啟發。瑞典藝術家一路上不停拍攝各種陶瓷器型,也是在借鑒吸收淄博陶瓷的優秀元素。

        與瑞典陶瓷設計師的合作剛剛開始。為促成此事,市陶瓷行業協會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市陶瓷行業協會副會長李雷分析說:“與瑞典達拉那省的交流合作,是我們打開北歐市場的一扇窗。請進來,走出去,通過交流互動,旨在補齊我們的短板,發揮我們的優勢。只有這樣,淄博陶瓷未來之路才能越來越寬?!?/p>

        22.jpg

        最后,認識一下這位,她叫劉喜娜,現任瑞典達拉內省科技園國際清潔能源項目發展協調專員。她是黑龍江人,留學瑞典并在當地工作。十多年來,為中國不少城市與瑞典的合作做了大量工作。淄博陶瓷考察團訪問瑞典以及瑞典考察團到訪淄博,她都兼任翻譯。為雙方達成合作,她與淄博市陶瓷行業協會一起努力,付出了大量心血。我們由衷感謝她!

        關注中國刻瓷藝術網微信公眾號
        2
        關鍵詞: 中國陶瓷館 瑞典 陶博會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刻瓷藝術網立場。

        如有版權異議,請點擊查看免責聲明

        上一篇:黃海根:潤物無聲得真諦 陶都神韻紫砂驕
        下一篇:淄博全民讀書促進會走進人立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