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來,中國的古典家具始終與社會的政治、文化及人們的風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著密切的關系,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中國古代的椅子可以明顯看出,家具甚至是禮儀和等級名分的象征。
首先,中國的椅子等級高于凳子,其次靠背椅(泛指有靠背的椅子)的等級高于扶手椅(無靠背的椅子),靠背椅中的寶座是專供帝王使用,象征著最高統治者至高無上、獨一無二的權力和地位。
交椅和圈椅在宋元時期是仕官貴族及有名望的人家中才配置,只供家中男性主人及貴客使用,帶栲栳圈的交椅及圈椅在宋代亦稱為太師椅,太師在宋朝的等級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見太師椅等級僅次于寶座。
官帽椅其椅子搭腦的造型是宋代官帽的“烏翅帽”形狀,官帽椅為古代官吏使用。
寶座
寶座產于唐朝皇宮,后于宋、元兩朝完善并定型,由明朝進入頂盛,古代為皇帝專用御制。
寶座大都形體較大,座面以下的做法采用床塌做法,多用弧腿膨牙、內翻馬蹄的形式,突出其穩重大方的特點。寶椅多在宮廷中皇帝和后妃寢宮的正殿明間使用。后面擺一較大的帶座屏風,兩邊放置香幾、宮扇、香筒之類器物,顯得格外莊重、威嚴。即使是擺在配殿或客廳,也要放在室內中心或重要位置,為皇帝和后妃專用。 這類椅子很少成對,大都單獨陳設。
寶椅大多以紫檀制作,取材厚重,造型莊重,雕飾精巧,為使用者增添威嚴之感。清式寶椅的特點是尺寸大,結構復雜,用料規范,做工精細,裝飾瑰麗。寶椅上下內外,雕琢各種吉祥紋飾,顯現出皇家的尊貴和豪華氣派。
交椅
交椅是一種很古老的椅子,因椅子腿呈交叉狀,故名“交椅”,是可以折疊的交足椅子。交椅出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交椅可分為直后背和圓后背兩種,其交接部位一般都用金屬飾件釘裹。明代的交椅以圓后背為多。
交椅可以折合,便于攜帶,其座面有皮制與繩編兩種。據悉,皇帝出行打獵的時候,侍從隨身替他扛著的椅子就是交椅,皇帝累了,就命侍從打開交椅坐上歇息。久而久之,交椅成了權力的象征。中國人在形容一個人的地位時常說坐第幾把交椅,“坐第一把交椅”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比如,在歷史名著《水滸傳》中,宋江 就坐了第一把交椅。
圈椅
圈椅自五代《宮中圖》和宋人畫《會昌九老圖》以后,見者不多,到了明代圈椅始又興起。圈椅,俗稱羅圈椅,就是言其后背搭腦與扶手,是由一條流暢的曲線組成。這條曲線圓滑、流暢似羅圈,它的椅背搭腦,與元代的圈交椅很相似,一條曲線順勢滑至前方,形成兩只扶手。扶手兩端或出頭向外翻卷,或者不出頭、直接與 鵝脖相接而下,成為一個整體。
官帽椅
官帽椅,因椅子造型酷似古代官員的官帽而得名,此種形式的椅具始于宋元明三個時期。官帽椅有“四出頭”官帽椅和南官帽椅兩種:
四出頭官帽椅:是一種搭腦和扶手都探出頭的椅子,這種搭腦出頭的樣式,模仿宋代所戴的帽翅形態而得名,故稱“官帽椅”?,F在稱為“四出頭官帽椅”。
南官帽椅:搭腦及扶手不出頭的是南官帽椅。它除了搭腦和扶手都不出頭外,余者與四出頭官帽椅相同。南官帽椅出生于明朝,是依據明朝官帽樣式而出現的一種家具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