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養為本,技藝為附;仁義為友,道德為師;通達本末,開悟心源?!?月8日,“世屹集團杯”第四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現場,作為本次比賽的評委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淄博市刻瓷藝術家協會主席王一君接受了中國刻瓷藝術網的專訪,他闡述了對刻瓷藝術的感悟。
王一君
刻瓷藝術最大的好處是能使人在短時間內了解和體會基礎技藝,讓刻瓷愛好者和廣大群眾喜歡并實踐刻瓷藝術。讓刻瓷愛好者能用基礎刻瓷的技藝與陶瓷對話,找到自己內心對應存在的刻瓷審美基本感受,通過刻瓷體驗使自己的感覺思維與表現手段產生相對應的關系,感受物我交融?;A體驗雖然容易介入,但要提升到妙合的高境界,就需要技術語言的錘煉和綜合素養的廣積厚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直到擺脫基礎手法的慣性束縛,因勢利導游刃化境……
不僅高峰入云,還能清流見底
刻瓷技藝雖源自于宮廷,但經過歷史發展、演變、更新,滲透植根于人民生活中并廣泛流傳。比如在過去的民俗文化中,每當辦理喜事時,大家都會把自家的餐具聚集一起集中配置使用,為了不使彼此的餐具混淆,有的人就會刻上自家的記號,此種文化就說明了刻瓷藝術不僅“高峰入云,還能清流見底?!?/span>
刻瓷作為國家外事國禮在近十幾年頻繁地出現在國際外交的舞臺上。自2003年至今,16年間王一君以刻瓷創作國禮服務于大國外交,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很多重要外交活動都曾有刻瓷作品的國禮出現,這就說明刻瓷在國禮藝術品空間有著重要的一席之地,并且還得到了高度認可而深受國內外歡迎。
發揮文化力度,融入現代生活
刻瓷藝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歷史文化脈絡,又有傳承延伸和特色表現形式,所以才更加深入人心。本次展會上有一些特殊群體做刻瓷展演,目的就是為了讓別人看到刻瓷的創作過程,影響更多的人走近刻瓷、感受和了解刻瓷文化,以文化傳習和實踐來切實的踐行文化自信,傳承發展、融合創新。同時不僅讓老百姓喜聞樂見,而且還能感受參與親手制作的快樂,這也是在探索如何發揮刻瓷藝術的社會效應,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文化需求。金字塔的高低取決于它的底盤有多大,目前很多外地的刻瓷藝術家都到這里來,說明大家對刻瓷文化的熱愛之情和堅守精神,凝心聚力地繼承和發展刻瓷文化。同時,刻瓷技藝培訓也運用到了特殊群體、精準扶貧、非遺推廣和鄉村振興戰略的產業中,讓它能夠從傳統刻瓷中走出來,調理整合到適應時代生活需求,融匯時代精神,延伸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服務群眾文化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產生新時代更廣泛的社會效益。
三位評委
追求德藝雙馨,作品提升“三度”
對于學習刻瓷藝術的新人來說,剛開始可以把它當做一種樂趣,在體驗中學會技能,后來逐步提升至把綜合修養作為刻瓷核心能動力,體會理解技能只是刻瓷語言的基礎能力??檀伤囆g高度是怎樣用這種語言形態體現出更非凡的形式之美和更高的境界之韻,更應賦予它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而不僅僅是單純的刻瓷技術本身的技術問題。
刻瓷文化本身雖有技法三要素,但更有它的深度、厚度和高度。比如:有的刻瓷作品,思考的不只是簡單的刻瓷制作,而是要結合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審美情趣和各方面元素的和諧妙運,來體現作品的審美與哲理,這是創作一件作品需要的最基本的素質。因此,技藝只是入門之檻,新人應該進一步豐厚夯實綜合素養和提升刻瓷語言表現力,融會貫通,合理調控材質、工具、工藝、設計、內涵、意韻之間的度(du)與度(duo)的關系。
獻禮建國70周年,新竹高于舊竹
今年的陶瓷展覽也是向建國70周年獻禮,各行各業都用各自的形式來表現對祖國的殷切摯愛。王一君的思路就是刻瓷文化應有時代精神,近幾年創作了《青山韻》《點贊新時代》等作品,并且把相關思想要義傳授給學生和徒弟們。
王一君說,“既然你們大家問起,我九徒弟周曉明的這件作品,那么在此就先借用我刻瓷作品《青山韻》的創作理念,來說一下周曉明的《大觀》。”該作品主題思想表現的就是習主席的兩山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生態文明建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黨和政府倡導綠色發展,關心人民群眾基本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的體現,甚至是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戰略思考,也是“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點一滴見初心”的根本思路。作品中的竹子不但體現“一枝一葉總關情”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還象征積極向上、堅韌不拔的精神。山東是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區,竹子寓意了“新竹高于舊竹枝”的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的生命力。作品以文化內涵透過現象思本質,體現出更深層次的時代意義。(何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