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這部畫譜,是乾隆翻到爛的枕邊書,畫了300多種怪物很多沒見過!
這部畫譜,不是宮廷畫師給乾隆畫的,而是副總管太監蘇培盛把它帶入了宮中。蘇培盛就是《甄嬛傳》里出鏡率最高的那個太監,乾隆看到這本畫譜,不僅很喜歡,而且很看重其價值,讓人把它重新修補、裝裱,拿在自己的居室里,臨睡前就愛翻一翻:“朕,戎馬半生,這部書滿足了朕對于大海的想象!”
就這樣,這部畫譜成了乾隆翻到爛的枕邊書。若干年后,乾隆又把它收錄在自己組織編纂的收錄清代皇室書畫珍品大全的《石渠寶笈續編》中。之后的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等皇帝都喜歡翻這部畫譜。
鬼頭章魚
這部畫譜共有四冊,前三冊藏于故宮博物院,第四冊則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叫《海錯圖》,“錯”在這里不是指錯誤,而是指種類繁多、錯雜的意思?!昂ee”一詞出典于《尚書·禹貢》:“厥貢鹽公式,海物惟錯”,是我國古代對于海洋生物、海產品的總稱。也就是說這是一部畫海洋生物的畫譜。
鼉(tuó)
畫這部畫譜的是民間一位畫家,是錢塘人氏,錢塘就是今天的杭州,此人名叫聶璜,字存庵,號閩客。關于他的生平記載寥寥,連生卒年都沒有確切的日期。
螭(chī)虎魚
聶璜原本是位擅長工筆重彩的畫家,卻因為對海洋生物有種狂熱的愛好,于康熙年間開始游歷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尋找沿海的各種海洋生物。每看到一種,他就把它畫下來,還通過翻閱群書進行考證,或詢問當地漁民,來驗證古書中記載的真偽。有些沒有親眼所見的,僅根據他人描述也畫了下來,還畫了很多東南沿海一帶的坊間傳說與民間故事中各種光怪陸離的神秘生物。
最有趣的地方,聶璜對每種海洋生物都加以注釋點評,并配有一首朗朗上口的贊詩。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他終于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完成了《海錯圖》,共描繪了300多種海洋生物,包括不少海濱植物。這也是他唯一傳世的作品。畫譜畫好了,人卻不見了,好像他就是為了畫這部畫譜而生的。
最奇怪的是,在科學技術尚不發達的清朝,對海洋生物了解并沒有多少,對他這種愛畫海洋生物的愛好,在時人眼中就很另類。他畫的畫譜最多是市井傳閱的消遣讀物,誰也沒想到二十八年后,這部書重現江湖,還落到了大太監手里,一不小心就成了皇帝的枕邊書,陰陽差錯地得以流傳于世。
《海錯圖》
不過,這本《海錯圖》卻是中國最早的海洋生物畫譜。從中我們得以一窺先人對于海洋生物的認知和想象,配上憨態可掬的生物繪圖,實為一部頗富趣味的“古人科普繪本”,書內還不忘介紹各種可食用物種的烹飪方法,不愧為舌尖上的民族,對吃的執念古今不變。
我們來看看,這部321年前的畫譜,究竟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有很多我們至今都沒有看到過的,它們真的存在過嗎?
比如下圖的這幅“靈魂畫作”。這種紅色的大魚,又怪又可愛,全身通紅,身體像蛇,腦袋像仙鶴,有長長的尾部,但嘴只是尖端的一個小開口。旁邊注解:“海鱔,色大赤而無鱗”,甚至被形容為“珊瑚做的鞭子”,后面還寫有一句:“全體皆油,不堪食?!币馑际?,全身都是油,很難吃!
海鱔
而這海人魚,有人說可能這是最丑的海人魚了。有人說這是聶璜出于某種道德禁忌,所以把它畫成了雄性,四肢皆有,皮膚黑色,頭發金黃,眉目鼻眼都和人相似,所不同者,人魚的后背有鰭,臀后有短尾,手指之間有連蹼。他們真的存在過嗎?他卻說得有鼻子有眼:“人魚,其長如人,肉黑發黃,手足眉目口鼻皆具,陰陽亦與男女同,惟背有翅,紅色,后有短尾及胼指與人稍異耳……此魚多產廣東大魚山、老萬山海洋,人得之,亦能著衣飲食,但不能言,惟笑而已。攜至大魚山,沒入水去?!?/span>
海人魚
或許,在未知的海洋深處,真有這樣一支人類的遠親,它們退守海洋的深處,處處躲避著人類。又比如書中描述的這“海和尚”:“康熙二十八年,福寧州海上網的一大鱉,出其首,則人首也。觀者驚怖,投之海。此即海和尚也?!边@難道不是“龜丞相”的原型?
海和尚
還有這“海?”,即現在的海豚,“海?如豬,殊難信書”,聶璜表達了對海豚的懷疑,因為傳說中的海豚是豬形,卻發現海豚是魚形,他便向漁民請教,漁民告訴他,外表不像豬,只有內臟與豬相似。
海?
聶璜筆下的章魚品種比較多,比如下圖的巨章,還有圖三的鬼頭章魚,似乎是半人半章魚的奇異組合,是對大型章魚的神話,但從具體細節來看,除了有身軀和頭肩,滿身生有肉刺,能長鳴之外,似乎別無害處,反被漁民網得,最終死于網中,除了怪異之外,并無殺傷力。
巨章
與鬼頭章魚類似,還有近乎人形的壽星章魚,也來自聶璜的耳聞:康熙二十五年,松江金山衛王鄉宦建花園,適有漁人網得章魚,異狀,頭如壽星,兩目炯炯,一口洞然,有肉累累,如身之趺坐狀而二足,蓋章魚之變相者也,漁人以足纏繞其身,置于盤內,獻之王宦,謂“天有長庚星,海有老人魚”。
壽星章魚
比如說像鱷魚,聶璜本人沒有見過鱷魚。他根據一個去過越南看見過鱷魚的人向他描述畫的,根據他的描述:“長二丈余,身有甲,四足短而有甲??诜蕉?,尾不尖而扁?!比缓缶彤嫵隽讼聢D的這個“鱷魚”。他寫了一首《鱷魚贊》:“鱷以文傳,其狀難見,遠訪安南,披圖足驗?!?/span>
鱷魚
還有這個錢串魚:“身淡青,脊上作深青色,圈紋金黃,內一點黑色,以其圈紋如錢而且黃,故曰錢串,一名錢棚?!甭欒喐鞣N書籍之后,又說:“考諸類書魚部無此魚,獨福州志載及?!?/span>
錢串魚
怎么樣,看完這些我們不認識的家伙,是不是覺得300多年前古人太厲害了,畫出了這些只有科幻片中才有的“異形”,不亞于當代的科幻大片。
井魚
如今,故宮博物院把珍藏的三卷《海錯圖》翻印,出版了一本《清宮海錯圖》,由此《海錯圖》更為大眾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