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1hqr7"></tr>
      <output id="1hqr7"></output>

        <ins id="1hqr7"></ins>
      1. 您現在的位置:刻瓷藝術網 > 藝術鑒賞
        編輯

        青州挫琴:用高粱稈演奏的“活化石”樂器

        發布時間:2020-10-21 10:25 來源:新華網  編輯: 
        摘要 挫琴既是彈撥樂器也是拉弦樂器,形制獨特,琴身正面呈“正半管狀”,由于形似農村汲水用的轆轤頭的一半,在山東省青州市,當地人也叫它“半邊轆轤頭”。

        每逢節假日,74歲的趙興堂都會帶著挫琴去青州古城里演出,有時站在樹下,有時坐在巷口,聞聲而來的游客經常會問,這是啥琴?

        挫琴既是彈撥樂器也是拉弦樂器,形制獨特,琴身正面呈“正半管狀”,由于形似農村汲水用的轆轤頭的一半,在山東省青州市,當地人也叫它“半邊轆轤頭”。

        趙興堂把左手放在琴頭底部半圓的洞內,將琴身架在左肩,右手拿起琴弓——一根高粱稈。右手“執弓尋弦”,左手帶動琴身“送弦迎弓”,一曲《映山紅》便“飄”了出來。

        挫琴低音沙啞、中音柔靜、高音清脆,趙興堂打心底里覺得這琴拉什么曲子都好聽。

        挫琴跟中國古代樂器“筑”同宗同源,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被譽為“活化石”樂器。在古代,筑的演奏是樂人“右手執竹尺”?!案鞯貧夂虿煌?,高粱稈在山東更常見,拉琴用高粱稈頂端的兩節正好?!壁w興堂說。

        7歲時,趙興堂成為祖父趙彩云的琴童,那時琴法是隔代相傳,傳男不傳女。1960年祖父去世,留下了一把挫琴和一本琴譜。

        憑借小時候學琴的底子,模仿祖父拉琴的樣子,趙興堂刻苦自學挫琴,并于1984年學會了挫琴制法?!霸嚵苏?個月,才確定用梧桐木做出的挫琴音質好,因為木質相對硬?!壁w興堂說,他做的琴頭上都雕有云型花紋,以此紀念祖父。

        幾近銷聲匿跡的挫琴制作和演奏技藝在趙興堂的手中“活”了起來。2009年,挫琴入選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趙興堂是代表性傳承人。

        幾十年來,趙興堂與挫琴同音共律,相互陪伴?!艾F在我就干三件事,演琴、教琴和制琴,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對挫琴感興趣,我高興??!”趙興堂說。

        古老的挫琴依舊年輕著。除了自己的子女、孫輩,趙興堂已累計向百余名學徒免費傳授挫琴制作和演奏技藝。為了讓挫琴的音域更廣,他將原本12組弦、五聲音階改為14組共28根弦,對應著常用音域的14個音,同時改良了琴面上的漆和琴弓。不過,他最喜歡用的琴弓還是高粱稈。

        “為減輕非遺傳承人的生活壓力,青州市每年設立120萬元非遺展演專項經費,將非遺與古城游結合,推出挫琴等40多項非遺的免費展演和傳承,讓非遺在發展中傳承,在傳承中得到保護?!鼻嘀菔蟹沁z保護中心傳統技藝與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王君介紹。

        《映山紅》演奏完畢,趙興堂和往常一樣回答起游客的問題,“這個叫挫琴,‘挫’是一個提手旁,一個‘坐’。你想不想來試試?”(新華社記者 張力元)

        關注中國刻瓷藝術網微信公眾號
        0
        關鍵詞: 青州 挫琴 趙興堂 非遺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刻瓷藝術網立場。

        如有版權異議,請點擊查看免責聲明

        上一篇:傳承·守藝人
        下一篇: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尹干:“淄博三寶”捐贈市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