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陶瓷,有八千多年的歷史。久遠的文化沉淀,讓當代淄博,不得不肩負起“中國陶瓷復興”的自覺與使命。淄博陶瓷,當代國窯,一代又一代的淄博陶瓷人,前仆后繼,沉醉于千年陶瓷藝術之中,忘我于陶瓷技藝研發之中。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劉永強,了解他在陶瓷藝術上的探索與創作之路。
天高云淡,陽光明媚,在一個晴朗的秋日,我們來到了位于淄博市淄川區昆侖鎮昆山社區,眼前的這座紅磚舊樓,令人頗感滄桑。劉永強陶瓷藝術工作室——都瓷苑就坐落于此。一走進工作室,濃濃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
沿著富有年代記憶感的臺階,走進劉永強陶瓷藝術展廳,不禁令人眼前一亮,這是一個陶瓷藝術的璀璨天地。
彩繪、刻瓷、雕塑,一件件陶瓷藝術作品琳瑯滿目,美不勝收。有的大氣磅礴,有的小巧玲瓏,無不栩栩如生,巧奪天工,讓人驚嘆于陶瓷藝術的無窮魅力,也從中看到了劉永強超凡的藝術天賦。
劉永強是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2022年又獲得了“齊魯工匠”的榮譽稱號。
劉永強在藝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絕非偶然,是他長時間的積累和勞作,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
劉永強從事陶瓷藝術工作近40年來,獨創運用素描表現水墨山水的肌理技法自成一派,作品60多次在國內外藝術展評中獲獎。劉永強一生篤愛陶瓷藝術,談起與陶瓷藝術的不解之緣,他娓娓道來。
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劉永強:我1985年畢業于山東省輕工美術學校,美校畢業就分配到山東淄博瓷廠。當時山東淄博瓷廠是一個非常知名,也比較大的一個陶瓷企業,是中國的一個精瓷廠。我來到這個瓷廠一干就是16年,后來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也是從事陶瓷藝術創作。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當人們對肖像刻瓷還不熟知時,劉永強他執著堅守與創新探索,練就了過硬的一刀準刻瓷藝術手法。
進入新世紀,劉永強又把人物肖像刻瓷,發展到大型瓷板刻瓷和大型陶瓷瓶藝術刻瓷之中。這些作品一刀一鑿,精心雕琢,精妙傳神,向世人展示著中國陶瓷文化的博大魅力。
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劉永強:刻瓷它是一種集美術和雕刻于一身的藝術,不但要求我們具有詩、書、畫、印較高的水平,而且要有高超的雕刻技藝,既要講究金石藝術的各種刀法,又要體現中國畫的筆墨效果。
劉永強對刻瓷藝術孜孜追求,一干就是37年。他的刻瓷作品種類繁多,技法獨特,風格迥異,極具魅力,在刻瓷藝術界獨領風騷。
燦爛的陶瓷文明流變中,最光彩奪目的當屬淄博瓷廠研制的魯青瓷。而淄博瓷廠破產后,魯青瓷也面臨著消失的危機。
劉永強對魯青瓷懷有深厚的感情和眷戀,而且他對魯青瓷的研究頗有造詣。于是,在他的心底,萌發了一個夢想:自己制作魯青瓷,把這份傳承非遺文化的重擔挑在肩上。
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劉永強:這個魯青瓷被列為省級非遺,我也是魯青瓷傳承人之一。魯青瓷它制作起來非常麻煩,非常費工,它是燒錢的。我現在就是不掙錢,也要把這個瓷種延續、發展、傳承下去,這是我做魯青瓷最重要的一個意義。
經過大量研究和實驗,2010年,劉永強終于研制生產出光華朗潤的魯青瓷。成功創作了鼠、牛、虎、兔、龍、豬等十二生肖魯青瓷雕塑作品。產品一經問世,便得到了專家和社會的廣泛認可。
劉永強所創作的精品可謂數不勝數,不僅有頗接地氣的生肖作品,文房四寶等。也有為幾十位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刻制的肖像藝術瓷盤。
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劉永強:用我研制的工藝燒制的產品更接近天然,釉面細膩光滑、技術逼真,產品的通潤感極強。
魯青瓷的燒制成功,為劉永強在刻瓷領域創新、創作傳統文化題材的大型作品奠定了基礎。用自己燒制的魯青瓷作為模件,以刻瓷的形式進行創作,進一步凸顯了魯青瓷的獨特之美。
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劉永強:這個作品叫《鼎盛圖》,以中國人民富起來、強起來為主題。它有四個意思,一個意思是鼎自身,鼎盛的意思。
第二層意思是56個民族的人物在歡歌熱舞中慶賀。
第三層意思是我用傳統篆刻,100枚印章,祝福祖國萬歲、繁榮昌盛。
第四是1400字的文字,以微刻的形式,用七言詩來表達從紅船開始到今天,我們黨一步步走來,領導我們富起來、強起來。
《鼎盛圖》鼎高55厘米,直徑35厘米,技藝精湛,創作時間長達一年,歌頌了中國共產黨誕生一百年,全國各族人民取得的輝煌成就。
刀光瓷影幾十載,匠心傳承建奇功。創作歷經半年的《錦繡山河》也是劉永強的得意之作,以祖國的山水為靈感,運用刻瓷的藝術語言,制造出細膩而富有層次的肌理效果,將山河之錦繡躍然瓶上,壯觀大氣。
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劉永強:為迎接二十大的勝利召開,我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創作了《錦繡山河》這幅作品。作品是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題。上面的龍是傳統文化一個重要的元素。下面是長城,連綿不斷,也是一條巨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梁。綠水青山是我們美好的家園,我們生活在祖國大家庭當中,感到非常幸福。
所以我作的這個作品就是為了祝賀二十大的勝利召開,黨的春風刮遍祖國大地,我們祖國富起來、強起來,會越來越好。
劉永強的一件件陶瓷藝術作品,從一抔細土開始,精心調制比例混合,制坯、上釉、燒制,然后按照成品陶瓷的色彩和造型,進行或彩繪或刻瓷的藝術再加工,全程傾心制作,劉永強對于自己熱愛的陶瓷藝術有一種執念。
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劉永強:不但陶瓷藝術要創新,陶瓷技術也要創新,魯青瓷技藝更是如此,我力爭從我工作室走出去的作品件件都是獨具創新,件件都是精品。
已經年近花甲的劉永強在用畢生精力追求陶瓷藝術的同時,也把傳承和發揚陶瓷文化當作了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對于傳授技藝,他從來不吝賜教。
目前,劉永強有徒弟一百余人,30歲的劉曄軒是劉永強的獨子,為了讓把陶藝更好地傳承下去,他也讓自己的兒子在工作室學習,從最基礎的學起,他要讓陶瓷技藝后繼有人。
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劉永強:堅持繼承和發揚傳統陶瓷文化,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和擔當。作為從業37年的我,完全有責任去挑起這副重擔,哪怕壓力再大,我也希望在我有生之年把中國陶瓷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讓它發揚光大。
在精彩的陶瓷藝術道路上,劉永強邁出了堅實的腳步;陶光瓷影間,劉永強的陶瓷藝術,正在綻放出自然與生命的光華。
37年的執著探索,劉永強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始終堅守著一份信仰,一份情懷,一份責任和擔當。
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劉永強:藝無止境,在陶瓷藝術創作上還有許多遺憾和不足。我要始終不忘初心,發揚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下大力氣、創新突破,讓作品熠熠生輝,為時代鑄魂。
來源:山東旅游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