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 id="1hqr7"></tr>
      <output id="1hqr7"></output>

        <ins id="1hqr7"></ins>
      1. 您現在的位置:刻瓷藝術網 > 天下刻瓷
        編輯

        訪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董善習

        發布時間:2014-08-11 15:36 來源:原創  編輯:劉秀玲 
        摘要 走近大師猶如面對一幅氣勢恢弘、絢麗到多彩的長卷,一座色彩斑斕、清香遠逸的心靈花園,于賞心悅目中悟出董善習之所以為大師其卓爾不群之處。

        在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史上,德藝雙馨是陶藝評論群對董善習大師的共識。走近大師猶如面對一幅氣勢恢弘、絢麗到多彩的長卷,一座色彩斑斕、清香遠逸的心靈花園,于賞心悅目中悟出董善習之所以為大師其卓爾不群之處。

        手法獨到 于瓷器上“刺繡”

        2.jpg
        大師作品《老書法家》

        夏日午后,記者來到董善習工作室,見到室內有在手里細細把玩的精美瓷盤,也有碩大的大型瓷板插屏,還有各種各樣的陶瓷花瓶,其中多以花鳥、梅花、動物 為主。在潔白如玉的花瓶上那些人物活靈活現,樹木、云彩有油畫的厚實感,讓人情不自禁地用手感觸。如他的作品《王者》,樹叢之間,兩只東北虎矗立其中,一 只雙耳豎起,警覺四周,另一只踱步而行,虎視眈眈。兩虎體態壯碩,毛發紋路清晰,虎掌厚實有力,更增添了虎嘯山林的威猛氣勢。這是一個瓷器的世界,更是一 個書畫藝術的世界。

        以刀代筆,集書法、繪畫、雕刻于一身的董善習在瓷器上面潑墨作畫,一鏨一鏨將畫筆所畫的樣稿雕刻成栩栩如生的藝術品。2009年,其作品《王者》獲得 全國陶瓷琉璃藝術評比金獎,2010年《貴妃圖》獲得山東省工藝美術展評特等獎。2010年他榮獲”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

        “刻瓷烤彩” 研創新工藝

        3.jpg
        大師作品《傲雪圖》

        在一次陶博會中,有位參觀的老先生跟董善習說,他收藏的一件刻瓷作品《百壽圖》有掉色跡象,這引起了董善習的關注。
        中國刻瓷藝術已有300年歷史,早期使用的賦色顏料主要以墨汁、國畫顏料為主,后來改用油畫顏料。墨汁、國畫顏料等水溶顏料賦色后必須打一層蠟,現在 很少使用。油畫顏料是現在刻瓷賦色普遍使用的顏料,因其干凅慢附著力強,豐富了色彩層次,增強了藝術感染力。但油畫顏料也有其弊端,作品長時間放置后就顏 色就會發生變化。

        2012年,董善習和山東硅院研究人員進行了詳細地實驗,在不同材質、不同顏料、多種溫度的反復試驗中,共同研創了“刻瓷烤彩”新工藝。即刻瓷作品鐫 刻后使用陶瓷顏料賦色,再經過800度的高溫燒制,作品可不怕水、不怕擦、不掉色,可使刻瓷工藝品“永葆青春”。在第十二屆中國淄博國際陶瓷博覽會上,此 工藝榮獲金獎,還被專家贊為“刻瓷300年來一次質的飛躍”。

        獨辟蹊徑 覓人生盛景

        4.jpg
        大師作品《春雪潤鐵骨》

        人生盛景只給善于獨辟蹊徑的人。在陶瓷工藝界內,董善習的作品能夠脫穎而出,其四十多年的熟練刻瓷技法是他人很難模仿的。他的風格特色是刻瓷和肌理繪 畫的結合,采用最傳統的鉆石刀法。他將原來用在繪畫上的“肌理”畫法借鑒在刻瓷上,通過掌控顏料的流動與滲化,形成豐富多彩的自然紋理效果,從線條到色彩 等因素的不確定性及可變性使刻瓷上的顏色能夠自然流動,現代感十足。在眾多刻瓷藝術家中,董善習是少有能夠突發奇想,善于創新的刻瓷人。

        董善習說,一件作品的完成,需經過挑選器型、題材構思、畫面落稿、鐫刻刀法、賦色等多項流程。特別是“刻瓷彩烤”新工藝,瓷器材質較硬,但釉面光滑, 力量輕了,打滑。力量重了,往往能把釉面敲裂,入窯燒花,溫度不適,瓷瓶炸裂,就會前功盡棄?!翱檀芍v究耐心,眼力、精力、手力需融匯交織,一并用之?!?董善習說,這也是陶瓷藝術的價值、魅力所在。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董善習有更切身的感受。叮叮當當之間不僅僅是筆力的展示,更是對自己藝術功力的檢驗。高深造詣,以刀代筆,醉心創作,這是一個充滿堅韌與美妙的過程。

        1.jpg
        董善習

        大師簡介:

        董善習,1951年生于淄博淄川。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1972年就職于山東淄博瓷廠,開始從事陶瓷藝術創作。1984年進修于中央工 藝美術學院。1988年赴澳大利亞舉辦刻瓷藝術展,1992年赴韓國舉辦刻瓷藝術展。董善習從事陶瓷藝術40多年,先后有50多件作品在省級以上展評中獲 獎,多件作品被美國、日本、俄羅斯、德國、韓國等國家的友好人士收藏。

        關注中國刻瓷藝術網微信公眾號
        1
        關鍵詞: 中國陶瓷 藝術 董善習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刻瓷藝術網立場。

        如有版權異議,請點擊查看免責聲明

        上一篇: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刻瓷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明文的刻瓷藝術追求
        下一篇:記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蔣衍山老師